為什么高考作文不讓寫詩歌?
網(wǎng)友解答: 首先,高考作文有它的限制性,即800字。想當年在學生時代,很多同學都特別討厭寫作文,因為要寫800字,所以就各種口水話拼拼湊湊,好不容易達到800字后便有一種風雨過后見彩虹的
首先,高考作文有它的限制性,即800字。
想當年在學生時代,很多同學都特別討厭寫作文,因為要寫800字,所以就各種口水話拼拼湊湊,好不容易達到800字后便有一種風雨過后見彩虹的感受。所以,就整體而言,并不是所有學生喜歡寫作文,如果非要以詩歌形式來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又有部分學生得哀呼了。
其次,詩歌的標準答案難以判定,評卷工作容易帶有主觀性。眾所周知,詩歌比較文雅而且容易讓人寫著寫著,就走向詩情畫意的路線了,那么每個學生對詩歌的感悟不同,所以很難劃定評分標準,又不像議論文和記敘文,總有一個核心點在里面。
我個人認為,詩歌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其實并不強,也不能深刻判斷出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文筆,畢竟詩歌適合抒情適合詩情畫意,不適合判斷學生的寫作水平,也不能加強學生的寫作水平讓他們將來走出社會運用進工作崗位,更不適合應試教育。
然后,高考是以選撥實用性人才為主,詩歌比較偏向于主觀抒情,對于作文而言,無法全方位看出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水平。更何況,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寫作文甚至喜歡寫作,如果在高考作文里加上詩歌,那么這對于一些不喜歡文學不喜歡寫作文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負擔,甚至是一個“丟分項目”。
最后,相比于議論文和記敘文而言,詩歌的形象更為抽象、朦朧、晦澀,缺少一定的判定標準,會給閱卷老師的工作帶來一定困難。更何況,詩歌的寫作難度也比較大,要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需要長期的訓練與累積以及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才能得心應手的運用,所以,詩歌不像記敘文或議論文那般,找到觀點后就可以動筆寫了。
詩歌不能出現(xiàn)在高考作文上,這并不是一種悲哀,只是詩歌不適合高考,但它適合生活,適合真正熱愛詩歌的人去探索、實踐、傳承。
網(wǎng)友解答:很長一段時間,詩歌=現(xiàn)代詩
但現(xiàn)代詩的好壞,太難評分了?。。?/p>
我前天翻了某本詩集,那些現(xiàn)代詩看得讓我懷疑我以前背過的現(xiàn)代詩是不是假的?但這些詩卻是當代著名詩人推薦的佳作。我當時就分享給了幾位文科類的同事看(一博士二碩士),他們看了笑的很開心!
明天我把那些詩歌拍了傳上來!看看你們會打幾分?
但很多詩人或這類風格的支持者,非常喜歡這樣的詩。因此,同樣一首詩,有可能閱卷老師打不及格,有可能閱卷老師打滿分,太難評判?。?!
對于舊體詩詞而言,幾千年來的審美標準倒是沒有大的變化,還是比較好打分的。一首詩的好壞,無非是韻律、語言、結構、意境、思想等等。只是,現(xiàn)在有閱卷老師懂這些嗎?古漢語的教授都不會寫詩,何況高考閱卷老師(當然中小學語文老師中也有創(chuàng)作水平很好的),如果高考不限制詩詞,那閱卷就很困難了,經(jīng)常要停下來討論怎么給分。而高考閱卷的時間及其有限,一討論二討論就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影響成績公布時間,進而影響后面填志愿和招生工作?,F(xiàn)在最后一批高校錄取學生已經(jīng)在8月中旬了。
現(xiàn)在許多中小學也漸漸重視國學教育。我也多次在一些中小學給語文老師講過詩詞創(chuàng)作,在讓他們嘗試寫首絕句時,很多人就是寫不出來,寫出來的,大多數(shù)也是和小學生的順口溜差不多,有些人4句詩沒有一句能讀通的。
現(xiàn)在的中小學語文教師,他們在大學本來就沒有接受過這個詩詞創(chuàng)作教育。為什么大學中文系或師范學院不教?因為那些教授自己也不會,怎么教?十年前,高校里中文系有開詩詞創(chuàng)作課的只聽說過幾家,現(xiàn)在據(jù)我所知,已經(jīng)超過十家了,但中國的大學有幾千所。
只有中小學語文老師、閱卷老師都有詩詞創(chuàng)作的素養(yǎng)了,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對于古體詩詞,如果字數(shù)要求800以上,難度是很大的(現(xiàn)代詩似乎創(chuàng)作速度可以很快)。高考時間本來就有限,考生分配給作文的時間當然也是相對較短的,歷代詩詞大家寫首絕句律詩,也是推敲再三,如果800字以上的長篇古體在個把小時內寫出,那難度系數(shù)可想而知了(本人寫一首七律大多時候超過一小時)。
以上種種原因,對于出卷人來說,詩歌除外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