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古代的科舉取士有可取之處嗎?為什么?
網友解答: 我覺得古代的科舉制當然有可取之處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每個古代讀書人的理想??婆e制就是那個時代實現(xiàn)他們理想的最直接最公平的方式了。亂世以
我覺得古代的科舉制當然有可取之處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每個古代讀書人的理想。科舉制就是那個時代實現(xiàn)他們理想的最直接最公平的方式了。
亂世以武立國,和平年代以文治國??婆e制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和平年代里科舉制給了古代寒門子弟進入朝堂的機會,給了他們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與此同時,他們的思想也會影響治國之道,改變一個王朝的命運。
百姓是水,王朝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縱觀歷史,那些清明盛世都是以百姓為重的治國思想,每一次的王朝更替的原因都是因為民不聊生,欺壓百姓。
從夏朝建立,我們就開始了世襲制,王侯的子孫以后還是王侯,平民百姓的后代還是平民百姓。在開始的時候,貴族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和奮斗得到了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他們?yōu)閲腋冻?,得到榮譽。但是世襲罔替,讓那些王侯的子弟不用再奮斗,就可以得到祖先的地位和權力,他們什么都不用付出,不用努力。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我可以不用努力不用奮斗,就可以生活的很好,我為什么要辛苦呢,我當然是怎么快樂怎么來。那些王孫貴族,越來越平庸,揮霍和壓榨越來越多,百姓越來越苦。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才有了陳勝吳廣起義,才有了震天一呼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起義只是反抗的開始,隨著古代的科舉制慢慢發(fā)展,越來越成熟,就給了寒門子弟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他們雖然出生貧寒,但只要他們努力,寒窗苦讀,就有機會通過科舉制度金榜題名,進入朝堂,成為新的權貴,打破原有的貴族格局。
因為他們出生貧寒,懂得百姓疾苦,進入朝堂之后,他們更有可能為百姓請命。只有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進入朝堂,為百姓發(fā)聲,為百姓請命,古代的王朝才能越來越強大,國家強大,它的文化、科技等等也會越來越強大。唐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網友解答:必須有。
科舉從隋朝開始,一直到1904年才廢除。歷時1300余年,也算是歷史悠久了。在這里科舉我就著重講明朝的了,隋唐的科舉以作弊為榮,宋朝太松,清朝種族歧視嚴重。至于元朝,你就當他沒有吧。
1.消除社會矛盾
科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極大程度的緩解了中國高層和民間的矛盾。讓底層人民有一個進身之階,有一個盼頭。而且科舉源源不絕的把民間的人才拉入上層社會,一起成為剝削階層。有效的增加了政府的統(tǒng)治力。
2.打擊門閥貴族
科舉選士,打破了世家貴族對政治的壟斷。極大的避免了司馬懿,王敦這種情況發(fā)生,讓朝堂上的權利分散開了,君主權利更加集中。
3. 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科舉相對公平的環(huán)境(從北宋以后科舉的試卷是要封住名字的,嚴的話連卷子都要重新謄抄),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成了現(xiàn)實。為了能夠光宗耀祖,報效國家,貪污腐敗,越來越多人把子女送到學校(明朝想科舉必須進學校取得生員的資格)里面去學習,極大了增加了受教育率。
4.對現(xiàn)在教育的影響
中國一直是一個考試強國,考試的基因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而且中國古代的科舉看著死板,其實是最公平的?,F(xiàn)在很多人說讓孩子學藝術,有更多的思想,放寬考試要求。恕我直言,真要放寬了,人情分漫天給,普通人家的孩子更難出頭了。讀書考試,才能改變命運最快的捷徑。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