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這個軟件是誰發(fā)明的?
網(wǎng)友解答: QQ的發(fā)明人是誰?我是想知道最起初的!大家都習慣性的認為OICQ是馬化騰先生自己動手研發(fā)的,可在騰訊內部的網(wǎng)友之間又傳來另一個版本的QQ故事?!澳憧瘩R化騰哪點象做程序的?”這
QQ的發(fā)明人是誰?我是想知道最起初的!大家都習慣性的認為OICQ是馬化騰先生自己動手研發(fā)的,可在騰訊內部的網(wǎng)友之間又傳來另一個版本的QQ故事。“你看馬化騰哪點象做程序的?”這是當時有一個資深的網(wǎng)友對我說的話。一句無心的話,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這QQ到底是誰做的?”打探之下我又聽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其實第一個OICQ版本的開發(fā), 是一個叫Jackson的人開發(fā)的,馬化騰根本沒有參與編碼的過程,真正動手去做的是小光、netcat等幾個程序員。 而netcat后來又由于內部的紛爭,轉投了也曾經(jīng)活躍過的一家IM軟件運營商——OMMO。 Jackson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加入騰訊。 只有小光一直在騰訊擔任技術總監(jiān)一職。結論是馬化騰充其量就是OICQ的養(yǎng)父。 為了求證這個消息的準確性,我趕忙去聯(lián)系幾個在IT業(yè)內算腕兒的人物,可大家都似乎并不了解這個事情,有一IT斗士給我指了條道:“去問問金山求伯君,他和馬化騰當年一起混惠多的,關系很鐵,應該知道這事兒。”求大爺現(xiàn)在這樣的名人,實在日理萬機,哪兒有工夫應付我們這樣的業(yè)余愛好者?于是加了騰訊的幾個資深網(wǎng)友和據(jù)說是OICQ源代碼的提供者Jackson。每當我向這些朋友問及關于OICQ作者的問題,得到的回應總是很含糊,當我直接問Jackson的時候,他的回答更顯蹊蹺:“他(馬化騰)說是他做的就是他做的吧。我不想有什么麻煩,從法律的角度來說,QQ的擁有者是馬化騰。這個是有法律做保障的。只是再來一次的話,我絕對不會把OICQ給騰訊。另外,我不能給你任何定論。 可能他們之間有什么協(xié)議吧?不方便說的,我們是外人,弄不清楚?!本W(wǎng)友回答的口徑也出奇的一致。百密一疏,我好是聽到了一些無法證實的傳聞:“不過老j(指Jackson)和騰訊確實有著一種很奇怪的聯(lián)系。他和馬化騰都是潮洲老鄉(xiāng),以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后來去了香港攻讀博士學位。OICQ出來的時候,他正在香港讀書。據(jù)說是當時沒錢,沒時間自己運營。老j是前騰訊外圍管理層的顧問,同時掛著系統(tǒng)OP的權限,似乎在公司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而他又不是騰訊公司的工作人員,現(xiàn)在自己在做電腦硬件代理生意。現(xiàn)在他的oicq號碼在騰訊bbs的發(fā)言權是被封了全區(qū)的,騰訊公司似乎有意不讓他說話,他自己也懶的說了。另外,有一段時間曾經(jīng)風傳他是小超人李澤楷派來監(jiān)視騰訊的,小超人手里不是有騰訊的股份么?他是一個商人,但是他很后悔,等于把OICQ這玩意兒白送給馬化騰了?!焙髞砦抑?,說老j是李澤楷的探子 不過其他的東西確實值得推敲。按我的判斷,可能當時是老j拿了ICQ的源代碼提出了想法,和好朋友,現(xiàn)騰訊公司的CEO馬化騰先生商量,然后由以成立了騰訊公司的馬化騰組織人手進行了技術攻關。由于在經(jīng)營理念上的不統(tǒng)一,導致兩人由朋友變成了路人。 這只是個人推斷,至于事情到底如何,恐怕只有當事人了解了。不過,就騰訊公司現(xiàn)在的經(jīng)營狀況,恐怕沒有當事人會輕易吐漏出真相了。騰訊QQ的出身,又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但不能否認,騰訊QQ的勝利,絕不是簡單的技術取勝,馬化騰先生在資本運做和市場定位、開發(fā)上的工夫,實在是了得! 百密一疏,我好是聽到了一些無法證實的傳聞:“不過老j(指Jackson)和騰訊確實有著一種很奇怪的聯(lián)系。他和馬化騰都是...老j是前騰訊外圍管理層的顧問,同時掛著系統(tǒng)OP的權限,似乎在公司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而他又不是騰訊公司的工作人員和股東 小刀 騰訊公司原來的員工 他的QQ也一個100開頭的5位數(shù)的號碼 具體我不記得啦 小刀說:J哥是OICQ源代碼的制作人.沒有J哥就沒有OICQ,也不可能有現(xiàn)在的QQ. 但是現(xiàn)在的QQ令他很失望.記得有一次出了個什么大沙鍋,莫名其妙的指責J哥這個不是,那個不是,試問你大沙鍋是什么東西?沒有J哥,你大沙鍋連什么是OICQ都不知道,你還做個屁的投訴部部長,簡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我還記得有次開會,老J對騰訊的人說過:把OICQ給你們開發(fā)是一種錯誤.這句話沒有錯.現(xiàn)在pony(馬化騰),tony(丁大炮),charles(忘記名字了),daniel(許晨曦,小許哥)騰訊四大股東,只有10009還在為社區(qū)的發(fā)展,為了騰訊的人氣,為了騰訊的股票.辛勤的管理QQ.其他的三位只想著股票,只想著賺錢.社區(qū)在他們眼里似乎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似乎只有money才能讓他們睡意朦朧的雙眼稍微的睜開那么一點點. 騰訊的早期創(chuàng)業(yè)者 還有 冰山銀鶴 (網(wǎng)名) 小刀等 真名是什么 無從考究才有ICQ的意思。 到1998年,ICQ的用戶突破了1000萬,記得我當時注冊的ICQ號是15050535,記得國內最早的ICQ用戶可能是笨貍(Banly),他的ICQ號碼是6位數(shù)。 ICQ在1999年時以3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AOL(美國在線)。這個消息轟動一時,人們看到了少年人一夜暴富的神話,也看到即時通訊軟件的含金量。 當時馬化騰編寫的QQ已經(jīng)相當成功,QQ以前叫OICQ,因為遭遇一場知識產(chǎn)權的官司,OICQ的名稱及域名被AOL拿走,騰訊啟用了QQ的產(chǎn)品名稱及域名?,F(xiàn)在人們都清楚,短信增值服務拯救了騰訊,也為別的門戶網(wǎng)站帶來了希望。如今的騰訊除了即時通訊外,棋牌類游戲及內容服務也很豐富,一切都在良性發(fā)展。 除QQ外,中國用戶的第二選擇是微軟的MSN Messenger,幾大門戶也推出了即時通訊軟件,新浪、搜狐、網(wǎng)易都有自己的IM,但似乎對QQ和MSN沒有實質性的威脅,盡管這些門戶采用了強力推廣的手段。另外,像雅虎通這樣的軟件在中國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市場,網(wǎng)民們的即時通訊組合一般是QQ+MSN。 我在1998年底開始用ICQ,1999年時開始用QQ,早期的網(wǎng)友習慣用ICQ這個進口貨,對QQ這個國產(chǎn)貨不太在意。但6年過去了,那些當初對QQ不屑一顧的網(wǎng)民也早就接受了它,在ICQ上其實已找不到什么可以聊天的人。 2001年時,還流行用ICQ免費給手機發(fā)短信,但當時我已經(jīng)開始用MSN,到2002年初,我終于放棄了ICQ,接受了QQ+MSN的組合方式。 想起在若干年前的深夜里,聽到ICQ里清脆的“啊哦”聲,聽到“噠噠噠噠”像機關槍掃射的鍵盤響應聲,真是恍若隔世,其實也就幾年工夫。前不久有新聞講AOL和中國的TOM網(wǎng)站將展開合作,在中國推出ICQ,這則消息是否會讓中國的第一代網(wǎng)民有所思?TOM是中國第四大門戶網(wǎng)站,在別的門戶都推IM的時候,還是沒有沉住氣。 在我個人看來,ICQ雖然是名牌,是老牌,但在中國即時推出有特色的本土化服務,也很難再從IM市場上分到多大一杯羹。但別人有的服務,自己沒有,多少有點底氣不足,可能TOM就是基于這樣的想法吧。先上馬再說,能不能賺再說,至少可以打一個ICQ的漂亮牌。 最后我還是想提醒要注意Google,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網(wǎng)絡上的絕對王者。從當初最核心的搜索服務出發(fā),讓我們看看這幾年它都做了什么:搜索、新聞組、Blog(網(wǎng)絡日記)、新聞、Gmail(容量高達1G的免費信箱)、Orkut(網(wǎng)絡交友社區(qū))、Hello。這個Hello(hello.com)就是Google自己開發(fā)的IM,集聊天和圖片文件共享為一體。 配合Pacisa管理圖片,可向blogger貼圖。目前只支持普通文本聊天,不支持中文,但普遍認為這不是公開的版本,正式版將比這個豐富多彩。還有傳言,Google正在研發(fā)自己的瀏覽器,也許有一天,有中國特色的Google還會開發(fā)媒體播放器,會開發(fā)網(wǎng)絡游戲,天知道? 看來ICQ若想在中國東山再起,除了微軟這只軟件大老虎,還有Google這只網(wǎng)絡大老虎。其實微軟在網(wǎng)上的勢力并不比Google遜色,它的網(wǎng)站排名甚至比Google靠前,除MSN外也有Hotmail免費信箱,有搜索服務,最近也在推Blog,而它既有的IE則早就壟斷了瀏覽器市場。所以TOM若想在MSN、QQ和Google殺出一條血路,難有勝算,更多的恐怕只是一個試圖讓自身資本增值的POSE--------------------------------------------------------------------------------就是騰訊的馬化騰。。。。
網(wǎng)友解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應該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