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你認為最厲害的是哪一計?
網(wǎng)友解答: 提問這個問題的人大概是沒有認真讀孫子兵法?!秾O子兵法兵勢篇》中明確提出一個重要的主題思想(劃重點,必考題):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勢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三十六計,集韜略,詭道
提問這個問題的人大概是沒有認真讀孫子兵法?!秾O子兵法兵勢篇》中明確提出一個重要的主題思想(劃重點,必考題):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勢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三十六計,集韜略,詭道(這里普及一個常識,詭計多端在古代著作中代表變化很多,隨機應變,不是我們認為的的奸詐陰險)于大成,探討了在戰(zhàn)爭復雜的敵我、主客、虛實、強弱、眾寡、攻守、利害,矛盾、成敗等一系列情況下,每一計都適用于一種“勢”,而且可以計計相扣,靈活運用,爭取以最小的代價來換取最大的利益。明白了吧,這個思想即使到了今天,恐怕未來也無人可以出其左右。這就是為什么孫武被稱為兵圣的原因。非要選一個最強,個人認為是第一計:瞞天過海之計,成功使用此計的魄力,縝密程度是其他計策望塵莫及的。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被廣泛地運用于軍事、政治、經(jīng)濟等各領域中。 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這本書也是中國古籍在世界上影響最大,最廣泛的著作之一。包括松下幸之助,美軍元帥斯萊瑟,伊拉克戰(zhàn)爭美軍總指揮弗萊克斯,都對此書頂禮膜拜。
計謀只是一種方法,工具,主要在于使用的人。其實孫子兵法里面還有講接近于“道”的兵家思想: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潛移默化的影響、同化敵人,是孫武認為的最高境界。三十六計是屬于“術(shù)”的范疇。直到今天,大國之間的戰(zhàn)略部署,仍沒有脫離孫子兵法的應用。比如說冷戰(zhàn)期間美國就成功運用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分裂了蘇聯(lián)。其中計謀的準備,因時制宜的運用,可以說是孫子兵法的最高戰(zhàn)績了,也不是三言兩句能說的完。包括現(xiàn)在美國自身的愚民教育,對別國的文化入侵,資本腐蝕等等手段,都有孫子兵法的影子。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關(guān)注我一下,合適的時候我會做一個專題。詳細分析一下實際案例,怎么來應對。總不能讓老祖宗的智慧被外人拿來用來對付我們自己是不是。
網(wǎng)友解答:謝謝邀請,我認為三六計走為上計是最勵害的,在自己處于劣勢的時候不走又能怎么辦,還在那里等死啊,傻瓜才拚命呢?
中國有句俗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都是對“走為上計”的全釋。這也是中國現(xiàn)代史最著名的“游擊戰(zhàn)術(shù)”,如果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為了爭一口氣實行硬拼,就有可能會造成全軍覆沒。
在這種情況下“走”就是最高明的選擇,“走”不一定是敗退,它是一種謀略,他是以退為進的形式。如果形勢對我們有利,我們當然不會選擇走,選擇走的應該是敵人。這當然是在戰(zhàn)場上的事情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走為上計”也是可行的,“走為上計”不一定光適用于軍事。也可以適用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如果雙方在產(chǎn)生矛盾的時候,不一定吵得臉紅脖子粗,如果有一方明智的話,“走為上計”就可能為對方留下了空間,也給自己留下了時間,正因為沒有產(chǎn)生正面沖突,雙方不和諧的關(guān)系也得到了緩和。這就是“走為上計”所產(chǎn)生的效果。
我認為走為上計是最厲害的。別的不啰嗦,讀書不多,只能理解那么多,我也就說這么多。其他的老鐵們自己慢慢想。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