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是不是越久越好?
網(wǎng)友解答: 主要的一點還是看存世量。從歷史上來看,朝代興衰更替,比較強盛的朝代,數(shù)十年甚至幾百年時間里,一直發(fā)行單一品種的錢幣,使得這類古錢幣的數(shù)量十分巨大,而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
主要的一點還是看存世量。從歷史上來看,朝代興衰更替,比較強盛的朝代,數(shù)十年甚至幾百年時間里,一直發(fā)行單一品種的錢幣,使得這類古錢幣的數(shù)量十分巨大,而有些短命王朝,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即被改朝換代,這類古錢幣數(shù)量自然就很少,流傳到后市的數(shù)量更是稀少。量少為貴,這一點直接影響到了古錢幣的收藏價值。
很多人都會覺得古錢幣年代越久遠價值越高,其實不然。舉個例子,戰(zhàn)國時代燕國貨幣‘明刀’,距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年代算是就遠了吧,讓你驚訝的是它的市場價格卻只有100元左右,2000年前的漢‘五銖’、1000多年前的唐‘開元通寶’及北宋‘宣和通寶’價格更低,幾塊錢便能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存世量,品相也是判斷一枚古錢幣收藏價值的很重要的因素。古錢幣一般距今年代比較久遠,存留下來的品種會有一些瑕疵,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藏品的價格。永瑞文化提醒廣大收藏者,在購入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品相問題,“就算是再特別的幣種,品相模糊,表面有污漬,那它的收藏價值就會減少了好多。
網(wǎng)友解答:這個問題問的好!
一般來說收藏品確實是年代越久越好。但是,任何事物總是有多面性,沒有絕對,對于收藏也是一樣適用。展開講一下。
從時間上來說,收藏大體分三個時期:古代藏品(百年前)、近現(xiàn)代藏品(近百年至建國前)、當代藏品(建國后)。
一件藏品,若是單從時間軸上說,確實是越久越好。前述所講,在收藏界,年代考量只是一個緯度。
一件藏品需要從以下四個緯度去綜合考量后才可斷定收藏價值。
1 年代
2 品相(器形、完好度等)
3 品種
4 存世量
2010年匡時(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專場)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以1512萬元成交!
以明代宣德爐為例:從年代上說宣德爐,距今四五百年。對于銅制品,這個年代并不算久遠。但宣德爐確實是特定年代創(chuàng)制的特殊銅器,基本上以朝代定名藏品價值都較大,元青花、康熙粉彩、明清家具等,這回答問題里的一問“特定年代有特定的價值”,原因就是這些以特定年代定名的器物說明其創(chuàng)造藝術達到一個頂峰。因此,特定年代的器物卻是有高于其他年代同類器物的收藏價值。
品相:在同年代器物里,品相保存越完好,其收藏價值越高,同時,器形越不尋常,價值也越高(越大或者越?。?。還有就是是否是歷代名人曾經(jīng)收藏過的藏品,特殊收藏者例如名人、偉人曾經(jīng)收藏過,其價值越高。
品種:稀有品種收藏價格一定是超越常見品種,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存世量:同樣年代品相品種的藏品,那就要看存世量,物以希為貴,在任何門類里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