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俞敏洪事件導致他被很多媒體集體攻擊,有些語言已經不符合媒體該有的素質,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網友解答: 謝邀!其實我能理解媒體現在對于俞先生的一些點評也好,攻擊也罷!因為新聞媒體在某個特定的事件上,《不得不》發(fā)聲來聲援一下,《不得不窮追猛打》俞先生,不然就體現不出來媒體或是新聞
謝邀!
其實我能理解媒體現在對于俞先生的一些點評也好,攻擊也罷!因為新聞媒體在某個特定的事件上,《不得不》發(fā)聲來聲援一下,《不得不窮追猛打》俞先生,不然就體現不出來媒體或是新聞記者甚至是所謂的評論員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所謂的《社會正義性》,我為什么要這樣理解呢?
因為當我們回過頭來審視一下,每當婦女的受到《家暴》,又或者兒童受到《家暴》,媒體到最后也就是如吃瓜的群眾一樣,感嘆一下,然后希望政府相關部門重視一下,可曾看見媒體,新聞記者,又或者新聞評論員,也如現在追打俞先生一般,真正的拿出新聞媒體從業(yè)人員的社會道德勇氣,也窮追猛打般的為婦女兒童,督促政府更加完善的婦女兒童受到家暴時的保護,甚至成立緊急的庇護所?是,我知道,法律的制定,需要時間去完善,可是,《態(tài)度》決定一切!
一個成熟的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聲音出現,批評的也好,贊成的也罷!然而新聞媒體的從業(yè)人員所要做的,是均衡的報道,正確的,詳實的,全面的把一件新聞,完整的呈現出來,而不是加入自己情緒性的語言,去左右社會的輿論!
當然啦,我不是一個新聞人,更不是什么名人,只是有感而發(fā),提出自己小小的見解…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支持俞先生!
網友解答:這得兩說,首先俞先生說的是當前社會的一種思潮或現象,并非泛指所有女性,沒必要敏感地去過度解讀,這就好比魯迅先生當年說中國人“奴性”一樣,并不是說所有或者甚至絕大多數中國人都這樣,而是說的當時一種社會現象和思潮,這種批判的目的是煥起人們的警示,除非我們選擇盲視,否則余先生所說的這個現象或者思潮是的的確存在的。這也是為什么俞先生這個說法仍然有那么多支持者的原因。但是,余先生的用語和表達方式也的的確確過于簡單、粗暴了,結論性的結果推斷也顯“武斷了”,這或許是名人的“通病”,總喜歡“話不驚人語不休”的感覺,特別是在“慷慨激昂”的演講時候,俞先生是教育學家,教育最重視的是“結果”,相信俞先生這個說法引起的“結果”一定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它引起社會“兩派”的嚴重對立和爭吵,形成“社會的撕裂”,顯然是不符合“和諧社會”的價值理念的,所以“名人們”大不可圖一時“語快”而去“網紅式的”斷言,這體現一種社會責任,而媒體和“達人”義憤填膺的““挑起”這種對立情緒那就更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