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彈琴有樂譜嗎?
網友解答: 謝邀。聽說過“一板一眼”這個詞嗎?板眼就是古代樂譜的一種記錄方式。如果這個不知道,那應該知道“五音不全”吧?五音是什么?“宮、商、角、徵、羽”。古樂譜這個肯定是有的,不僅有,
謝邀。聽說過“一板一眼”這個詞嗎?板眼就是古代樂譜的一種記錄方式。如果這個不知道,那應該知道“五音不全”吧?五音是什么?“宮、商、角、徵、羽”。
古樂譜這個肯定是有的,不僅有,而且我還看見過。我的家鄉(xiāng)高唐有個古鎮(zhèn)——清平,這里有的個呂莊,在唐代,這里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音樂家、文學家、哲學家——呂才,著名的秦王破陣樂就是他的主創(chuàng),此外,他還發(fā)明了一種新的樂器,叫做“尺八”,模樣與現(xiàn)在的竹蕭差不多,是切口吹奏樂器,后來傳到日本,成為日本雅樂的主要演奏樂器,被稱為國寶。就在清平,我就見過古樂譜。
我國的古譜究竟始于何時,現(xiàn)在還難以回答,僅知《禮記·投壺》中有《魯鼓》和《薛鼓》兩種鼓段的譜式,為迄今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樂譜。當時以打擊樂器為主體,當時一種符號繪作圓圈,一種符號繪作方框,其實就是兩種鼓形的象形摹畫。
一般來說,無論何種譜式,都應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記音高,二是記節(jié)奏?,F(xiàn)存歷史上第一次記下音高的樂譜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譜《碣石調·幽蘭》。用4954個漢字詳細記錄了每個音在古琴上屬第幾根弦,什么位置,用什么彈奏法的文字諸。
最常用的樂譜為工尺譜。工尺譜的音高: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樣作為表示音高(同時也是唱名)的基本符號,可相當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則可將譜字末筆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寫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則可將譜字的末筆向下撇,如凡、工等。 網友解答:有樂譜啊,沒有樂譜,那就是瞎彈了。中國古代不管是早期的編鐘,還是后來的琴瑟,都是標準的樂器,樂器的演奏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
所以古人很早就想辦法記錄樂譜,早期會用圓圈和方框進行記錄,后來又有了文字記錄的方式,到后來古琴的減字譜,都是很重要的古代樂譜。
比如《碣石調幽蘭》就是我國現(xiàn)存的,最古老也是唯一的文字樂譜實例。這個曲譜是唐朝的抄本,原件現(xiàn)在收藏在日本。
而且最關鍵的是,很多古樂譜,到現(xiàn)在依然可以順利演奏,正因為這樣,很多古琴曲也流傳至今。古代音樂能歷經千年讓我們聽到,古樂譜的作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