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有很多漢語里沒有的詞匯,為什么呢?
網友解答: 如果此處漢語指普通話的話,問題應該反過來!我舉幾個例,注:“()”內為普通話翻譯。①行路(走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李白《行路難》②食飯(吃飯)子曰:色食性也。③朝早(早上
如果此處漢語指普通話的話,問題應該反過來!
我舉幾個例,注:“()”內為普通話翻譯。
①行路(走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畎住缎新冯y》
②食飯(吃飯)
子曰:色食性也。
③朝早(早上)
子曰:朝聞道,夕可死。
④飲水(喝水)
《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⑤酒樽(酒瓶)
李白:莫使金樽空對月。
⑥走(跑),走佬(跑路)
《韓非子·五蠹》夸父與日逐走。
⑦幾時(什麼時候)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⑧幾多(多少)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
⑨今朝(今天早上)
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
⑩望(看)
李白:舉頭望明月。
睇(看)
既含睇兮又宜笑。――《楚辭·山鬼》
渠(第三人稱,他)
《孔雀東南飛》“渠會永無緣”。
著衫(穿衣服)
《木蘭詩》:著我舊衣裳。
蒞(來)
《老子》吾子將蒞之。
落(下)
李白:疑是銀河落九天。
杜牧:借問聲(請問一下)
借問酒家何處有?
得閑(有空)
黃庭堅:都城誰是得閑人?
韓愈 :“得閑無所作,貴欲辭視聽?!?
話(說)
蘇軾:千裏孤墳,無處話悽涼。
後生仔(年輕人)
《論語·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p>
打邊爐/打甂爐(吃火鍋)
《廣東通志》:“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
傾偈/謦欬(聊天)
《莊子.徐無鬼》“昆弟親戚之謦欬。”
劃畫(畫畫)
指手劃腳VS指手畫腳,誰更合適更生動呢?
該問題,的的確確是問反了!粵語所含的歷史文化底蘊,真的不是普通話可以相比的。
網友解答:鄙人乃粗人,非專家學者。不懂得長篇大論道理,但可舉一二詞,以觀古漢語傳承語言漢語白話(粵語),望可幫爾輩了解一二。如有不合,敬請糾正,不勝感激。
為方便大家了解,特用簡體輸入。
①飲酒(喝酒)
唐 韓愈《順宗實錄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 陶淵明《飲酒》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飲酒酣?!?/p>
②食飯(吃飯)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③幾時(什么時候)
杜甫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例句:幾時得閑一齊飲茶?(什么時候有空一起喝茶?)
④得閑(有空)
《晏子春秋·雜下二八》:“異日朝,得閑而入邑,致車一乘而后止。”
《楚辭?山鬼》:“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p>
《黃帝內經?本病論》:“天歲早晚,余以知之,愿聞地數(shù),可得閑乎?”
《西游記》:說你與他做了徒弟,今日怎么得閑到此?
《紅樓夢》:要是有人有事就罷,得閑呢就回,看怎么說。
《儒林外史》:蘧公孫一連陪伴了十多日,并不得閑。
劉克莊:“準敕放還山,祈閑果得閑?!?/p>
韓愈 :“得閑無所作,貴欲辭視聽?!?
蘇軾 :“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p>
⑤蒞(來),常誤寫為“嚟”
《詩·小雅·采芑》:“方叔蒞止,其車三千”
《莊子·在宥》:“古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
荀子·非相》:“矜莊以蒞之”
⑥企(站)
《漢書?高帝紀上》:“吏卒皆山東之人,日夜企而望歸?!?/p>
⑦畀(給)
《爾雅?釋詁》:“畀,賜也?!?/p>
《傳》:畀,予也。
劉望之《鵲橋仙》:“只應將巧畀人間……”。
《詩經·鄘風》:“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⑧睇(看)
《楚辭?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p>
⑨落(下)
《琵琶行》: “大珠小珠落玉盤。”
李白:”疑是銀河落九天。”
⑩卒之(終于)
《垓下之戰(zhàn)》:“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