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的哲學系統(tǒng)沒有演化出古希臘邏輯演繹呢?
網(wǎng)友解答: 實際上,哲學這個詞,就是指古希臘哲學及其現(xiàn)代流派,哲學家們說,現(xiàn)代哲學只不過是對柏拉圖思想的注腳。當我們認識到哲學在西方文化里的重要地位之后,就在中國文化里尋找對等的東西,把
實際上,哲學這個詞,就是指古希臘哲學及其現(xiàn)代流派,哲學家們說,現(xiàn)代哲學只不過是對柏拉圖思想的注腳。
當我們認識到哲學在西方文化里的重要地位之后,就在中國文化里尋找對等的東西,把經(jīng)史子集(中國古代圖書分類法,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里內(nèi)容按照西方現(xiàn)代學科重新分類,拿出來經(jīng)、子等部分,稱之為中國古代哲學。(經(jīng):指儒家經(jīng)典;史即正史;子:百家即宗教;集:即詩文匯編。)
通過對中西方“對等”著作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特征顯示二者的區(qū)別。
比如希臘和先秦,都流行對話錄的形式,比如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對話錄,孔子、孟子和學生、客人的對話錄。這些著作表面上類似,實際上,柏拉圖的對話錄是真正多人各自發(fā)表觀點,其他人等某人發(fā)表完之后再予以評論,諸人平等,無高下之分。而先秦對話錄,更像授課記錄,即弟子提問,老師一人作答,答案即思想標準。
很多人說,柏拉圖之后有很多柏拉圖,孔子之后再無孔子。因為古希臘哲學精神是“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而不是像儒家認為孔子是“至圣先師”,“圣賢無過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形式邏輯的產(chǎn)生,如同我們今天說的形式正義,是為了保證我們在討論問題過程少出錯。正如柏拉圖“洞穴隱喻”之處的,我們實在是太容易犯錯誤了。形式邏輯提供了在討論過程中盡量少犯錯誤的保障。
所以在中國先秦對話錄里,缺少真正的哲學思辨,或者說,各家思想沒有真正“打”起來,各家領(lǐng)袖和弟子之間的交流是不平等,沒有能就各類問題深入交流。故而不需要邏輯來說服對方。諸子百家很大一部分精力實際上用于如果解決列國所需要的“富國強兵”的問題,而不是進行哲學思辨。
因此我覺得,名義上我們有中國古代哲學,哲人們也進行了廣泛的思考和討論,但深度是遠遠不夠的。
網(wǎng)友解答:這個問題提得很有必要,但是并不“科學”。換言之,古希臘先哲為什么只有形式哲學,形式邏輯,卻沒有中華先賢那種與天地精神相向而行,與天地萬物共命運的宇宙全息思維?這一設問,同樣成立。
中國原始地貌,無山不美,無水不秀,植被豐茂,渾原華滋。作為“畫中人”的華夏先民,生于斯,長于斯,他們對自己的衣食父母,充滿感激!“天人合一”敬天畏地的文本,都難以表達對大自然恩賜的情感,難道你叫他們?nèi)ヅc自然決裂,走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野蠻掠奪的不歸路?
西方是靠海吃海的民族,他們沒有中華先民得天獨厚的生存大環(huán)境。不經(jīng)商,沒錢;不掠奪不富。所以他們倡導冒險精神,掠奪精神。這種精神的背后,必然是反道德的,反高雅,反集體,反極權(quán)的!
所以文化的發(fā)生學,是地緣政治訴求。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地方共識。與正確錯誤無關(guān),與偉光正與矮俗邪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