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小程序呢?
網友解答: 1、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
1、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2、2016年1月11日,2016微信公開課PRO版在廣州舉行,“微信之父”張小龍首次公開演講,宣布微信公眾號將推出“應用號”,通過公眾號完成一些App的部分功能。
3、2016年9月21日晚間微信官方向部分公眾號發(fā)出了應用號的內測邀請,2016年9月22日凌晨微信正式對外聲明已經開始內測。2016年11月3日晚間,微信團隊宣布:微信小程序正式開放公測。
4、2018年7月,百度AI開發(fā)者大會上,百度宣布百度智能小程序正式上線。這是繼2017年1月微信上線小程序后,又一入局該領域的互聯網巨頭。目前BAT三巨頭均進軍了小程序領域,業(yè)內預測,未來兩年小程序將取代80%的APP市場。
5、隨著APP市場的飽和,大部分用戶已經養(yǎng)成了使用習慣,開發(fā)新的APP很難在市場生存。此外,APP開發(fā)和推廣成本高也是不爭的事實。易觀2018年3月份的報告顯示,移動電商APP的下載成本高達120-200 元,而且這些后期未必能形成轉化?;ヂ摼W金融、二手車電商APP的新客戶成本,更是動輒高達數千元。因此,不少“碼農”們決定開始向小程序市場“跳槽”。
網友解答:別聽第三方公司忽悠,認清自己的行業(yè)和用戶需求
因筆者自己過去一年多一直在做新零售領域創(chuàng)業(yè),也開過5家實體店,上門推銷小程序的三方公司也較多,所以有一些了解,當然,為了促進銷售,也不伐有人把小程序給夸張化,因此我將客觀的通過三個部分就我對小程序的見解進行分享:
第一部分為小程序的定義
第二部分為現狀分析
第三部分為實際應用
希望對讀者有一定的幫助。
小程序的定義:
“小程序”中,對“小”的定義一定要準確,在此其定義為“輕量化”,過去的APP全部需要下載方可使用,而小程序的推出,讓部分APP或單一功能實現了即時性,開發(fā)簡單、用戶隨用隨開、不用就丟,不會給手機內存帶來壓力,獲取用戶的門檻降低了不少。同時,小程序也是一個“寄生體”,所有的小程序都必須依附于微信、支付寶等類似的APP,通過這類APP作為入口,今天我們主要研究微信小程序。
首先,我們先把母體與寄生體的邏輯關系理清楚,為何微信會推出小程序?
在當今互聯網行業(yè)中,BAT早已成為了行業(yè)龍頭,想要在繼續(xù)進行垂直提升,難度將越來越大,只能靠橫向發(fā)展,投資滴滴、入股京東等等方式形成生態(tài)圈,除了不斷投資和收購外,相互的競爭提升到了搶占用戶時間的層面,那么“小程序”就成為了侵略性武器,將閑散的碎片化時間更集中于微信,是用戶在應用中的消費時間更長、粘性更高,當然也為了增加更多的利潤和用戶體驗。
(其中廣告利潤就不少,這得益于微信自身的大數據收集的強大性,同時與京東、星巴克等實現數據共享,這也讓我們在互聯網中成為赤果果的網民,投放精準率很高,就以618華碩的投放為例,ROI達200多,扯遠了,以后再和你們扯精準投放)
小程序現狀分析
對定義和背景有了基本的了解,這一部分我們就來對上一部分提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為什么我會說是部分APP和單一功能才能完全實現小程序額呢?
因為很多功能多樣性、復雜的程序,很難實現真正的“小”,雖說濃縮是精華,但對于一些互聯網公司來講,為什么要放棄好好的產品而不用呢?就比如淘寶、京東等,其中包括騰訊視頻、QQ音樂等騰訊系應用,假如你正在逛淘寶或者看電視,整看到自己喜歡的衣服或精彩劇情,突然領導發(fā)了個微信,你是回還是不回?回的話,剛剛看的視頻、衣服得重新搜索,不回,你可能會被質問,復雜的重復操作,會使用戶體驗極度下降。
根據阿拉丁指數小程序排行榜來看,10月小程序top100中,依然是小游戲的熱度最高,占34%的比率,旅行服務類占3%,移動購物類占18%,生活服務、出行類占比15%,其中我們可以看出,除小游戲外,其他小程序大部分皆有獨立的APP,而小程序只是某一個功能的衍生。
很多機構對小程序進行大肆夸大,稱其會替代APP,對于此趨勢我只認可一半,對于單一化的app,被替代是有可能的,但對于多樣性產品來說,小程序只是以一個單一化功能作為入口,降低使用門檻,為產品進行引流、促成交易的方式而已,基于微信為小程序開放了大量的社交入口和社交功能,以“2048六角消除”這款產品為例,產品中植入了群榜單、好友積分排名、轉發(fā)推薦等相關社交元素,再加上運營方的有效推廣,短期帶來大量流量。
再比如拼多多等類似的社交電商產品,可以通過微信給到的入口進行快速傳播,通過打折的手段,實現快速裂變,第一次使用的用戶,即使沒有下載app也能快速購買,在客戶對平臺或產品產生興趣后,然后在對用戶進行引導下載。從這點可以看出,企業(yè)入局小程序,現目前還是有流量紅利的。
小程序實際應用:
想要賺取這波紅利,那么首先我們得清楚,什么樣的產品,怎么設計功能,更適合小程序進行推廣?
創(chuàng)業(yè)公司低成本試驗,精益創(chuàng)業(yè)
如計算器、快遞查詢、騰訊乘車碼、政府辦事等特定場景使用的功能,因客戶的使用需求很簡單,且產品功能單一、頻次低的情況下,用戶下載APP的門檻高,且開發(fā)APP和后期維護的成本較高,因此使用小程序較為適合,用戶使用門檻低,同時配合公眾號運營,可以保持很大一部分客戶的留存。
互聯網企業(yè)通過小程序簡化功能,降低門檻
對于大部分互聯網企業(yè)來講,他們都有自己的APP,比如同程旅游、攜程,在小程序中將酒店、機票、火車票等剛需作為主要功能,讓用戶的使用門檻降低,再比如京東除了平移以外,還單獨推出京東特價,以單獨展示特價商品,更精準的為用戶提供服務,同時也作為新功能的試煉場。
傳統企業(yè)通過小程序開展互聯網服務,提升效率
對于傳統企業(yè)而言,小程序可以為提供互聯化服務和營銷,主要用途還是在提升運營效率,從9~10的行業(yè)指數數據可以看出,線下零售和餐飲占據了前兩位,這類的企業(yè)比如喜茶、肯德基推出在線點單,省去大量排隊時間和點單速度,提升了客戶體驗和門店運營效率。
星巴克通過微信卡券功能,將星享卡植入小程序,好友間互送,帶來了不錯的銷售成績。萬達廣場通過小程序發(fā)布商家促銷信息,為商家增加曝光量的同時,更便捷消費者。
總結:
對于小程序而言,其未來肯定會替代一些單一化產品,同時,更多的超級APP也將出現,而對于大部分企業(yè)來講,小程序就像微信公眾號、CRM系統一樣,是一個引流工具、效率提升工具、功能拓展工具。讓用戶更便于使用,企業(yè)更方便操作,強大的流量入口,更便于拓展市場。想要在小程序中在誕生出一個類似于自媒體大號一樣的產品,還是比較難的,畢竟大部分流量已經被大的IP給收割,還是保持冷靜,客觀的看待這一工具,合理的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