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龍門石窟簡介,龍門石窟的詳細講解?
河南的龍門石窟簡介 龍門石窟的歷史及簡介?龍門石窟的詳細講解?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的寶庫之一,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A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以南13公里
河南的龍門石窟簡介

龍門石窟的歷史及簡介?
龍門石窟的詳細講解?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的寶庫之一,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A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以南13公里處,與甘肅省敦煌石窟、山西省大同市云岡石窟一起,被譽為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由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直至北宋。
19612000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0多尊佛像和2300多個洞穴壁龕,還有2800多個銘文。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的精華,而楚遂良書寫的一闕佛龕碑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魯舍那佛在奉賢寺,據說是仿照武則天雕塑。
魏氏家族丘慧成于公元495年開始在龍門山開挖古陽洞,500--523年,宣武帝和魏孝明帝先后在賓陽洞北部、中部和南部挖掘了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建設費用超過80萬元。他們還挖掘了東魏時期的藥方洞和蓮花洞。
詳細講解龍門石窟?
龍門山(西山)和香山(東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一河兩岸。它是在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和之后挖掘的,一直延續(xù)到唐代。唐代開元以前最多?,F(xiàn)有石窟1352個,佛龕785個,造像10萬尊。主要洞穴包括錢溪寺、賓陽三洞、萬佛洞、蓮花洞、奉賢寺、古陽洞、圣經寺等,尤其是奉賢寺的盧舍那佛1714米)是最著名的。與大同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群。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