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政府官網(wǎng) 如何看待武漢的城市建設?
如何看待武漢的城市建設?武漢正在償還舊債。事實上,武漢比今天多得多。事實上,武漢城市建設之所以一度落后,并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常年上交的公共財政比例很高。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直轄市和計劃單
如何看待武漢的城市建設?
武漢正在償還舊債。事實上,武漢比今天多得多。
事實上,武漢城市建設之所以一度落后,并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因為常年上交的公共財政比例很高。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地方政府占比就在30%-50%。但是你覺得武漢怎么樣?16%-17%,也就是說,武漢地方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被中央拿走了。
請注意,這個份額比率是相對的和絕對的。上世紀80年代,武漢對中央財政的貢獻僅次于上海,但上海的總量遠遠大于武漢。也就是說,武漢對中央財政的貢獻比例遠遠高于上海。
這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武漢城市建設一度落后的原因——缺錢。
當然,整個國家都在下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振興沿海城市,內(nèi)陸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事實上,如今武漢依然付出了很多,但已經(jīng)不需要再付出了。武漢保留了更多。2000年以后,武漢的城市建設開始提速,所以地鐵越來越多,特別是2號線通車以后,基本保持不變,每年我們都能通過地鐵,所以發(fā)展速度很快。
武漢是中國少有的沒有短板的城市。交通方面,地處南北中部,交通發(fā)達。就資源而言,北京是首都,但缺水。從人才和產(chǎn)業(yè)來看,武漢的大學生數(shù)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兩個985和七個211國家記憶在武漢。武漢是中國重要的芯片城市。,
但這并不意味著武漢做得很好。與真正的一線城市相比,武漢還有差距。這不是武漢想要的。歷史上,武漢一直很強大。民國時期,它是一個與上海競爭的大城市。武漢想要的不是二線城市,甚至不是所謂的“新一線”城市,而是一個嚴肅的一線城市。畢竟,北伐之后,京城從廣州遷到了武漢。武漢曾是國民政府的首都,但后來遷至南京。武漢擁有成為一線城市的資源和人力。
武漢市建成區(qū)的面積比上海大多少?
答案是肯定的。
在武漢市三環(huán)路內(nèi),青山區(qū)也被劃定,其中一些是老城區(qū)。漢口市區(qū)形成于張之洞,漢陽區(qū)和武昌區(qū)(除城墻外)是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后才發(fā)展成今天的“三環(huán)模式”。因為武漢的特點是山多河多。一開始,它幾乎占城市面積的三分之一。三鎮(zhèn)的人口集中僅在漢口、漢陽古城和武昌古城。漢口最為突出,其次是武昌,漢陽相對貧困。
從“建成城區(qū)”的問題來看,應該有一個時間點。是民國時期還是解放后?是“三線建設”還是改革后?還是在2000年之后?如果是的話,會有一個比較。有人喜歡拿別人的弱點和自己的長處相比較,所以武漢很多地方不如一些大城市。尤其是武漢的城市規(guī)劃更是不易。五大江河湖泊中有許多山脈,交通不便,道路堵塞。湖光山色形成了三條岔路,到處都是斷路。江漢修建的城市主干道讓人感覺很亂。與其他城市相比,武漢的直觀感受確實不盡如人意。但因其江河湖泊眾多,青山綠水所占比重較大,建成城區(qū)居全國首位,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武漢已經(jīng)建成的事實,請回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