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十年,南宋用十二道金字牌召岳飛班師,金字牌到底是什么?這件事是否真實?
網友解答: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給大家介紹過宋朝的“快遞”業(yè)務。且不論宋高宗趙構是否真的頒了十二道金字牌召回岳飛,咱就看看這個“金牌”到底是什么。首先,“金牌”是的確存在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給大家介紹過宋朝的“快遞”業(yè)務。且不論宋高宗趙構是否真的頒了十二道金字牌召回岳飛,咱就看看這個“金牌”到底是什么。
首先,“金牌”是的確存在的,它是宋神宗時期設置的,專門傳遞皇帝旨令的“加急件”,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羽檄”。但是“金字牌”當然不是用金子做的,而是用木頭做的,上面是朱漆金字,于是便被成為“金字牌”了。
再來看一下宋朝的“快遞”業(yè)務,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全才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錄了宋朝驛站中的驛送文件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步遞、馬遞、急腳遞。對應的“業(yè)務員”相當于郵差、快遞員、神行太保。在宋朝的時候急腳遞幾乎只運用在軍事上,可以日行五百里。
所以,趙構用金字牌召回岳飛之事是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的,但是此事可不可信估計得問問岳飛的孫子岳珂了。
網友解答:謝邀
首先解釋一下“金字牌”,金字牌是宋朝的一種通信的憑證,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它最早出現在北宋神宗年間,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記載:“驛傳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所以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南宋肯定有金字牌的傳遞方式,而且也主要用在軍用,拋開別的不談,趙構用金牌召回岳飛是有可能的。
可是,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在前線接連取勝的岳飛是真的嗎?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當然了,拋開岳飛乃真民族英雄不說,“皇帝連下十二道金牌”這件事如今看來很沒有必要,我們都知道,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任何人都會無條件遵從,除非是亂臣賊子,而岳飛本就是忠義之人,皇帝讓他班師,一道金牌就夠了,何需十二道?而且在岳飛收到十二道金牌之前,已經收到了趙構給他的班師詔!既然已經有了班師詔,為何又要再下十二道金牌?是趙構認為岳飛會抗旨不尊,還是另有隱情?我們接著來看: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五日左右,岳飛上疏朝廷,表明此時正是北上的好時機,但七月十八日,岳飛便收到了趙構的班師詔,要求岳飛班師回朝,但此時岳飛根據戰(zhàn)場形勢,堅持認為此時仍是殲滅金軍,收復東京的大好時機,于是他又向趙構上了一道請求進軍的奏疏,而且當時臨安到郾城來回要十五天左右,由此看來,岳飛前后兩次的上奏并收到趙構班師詔在時間上來說是可以實現的,所以當岳飛第二次給趙構上書并等待趙構進一步指示的時候,這十五天左右應該是風平浪靜的,即便岳飛不敢繼續(xù)向北用兵,那也應該是就地駐扎,可是就在岳飛收到趙構的班師詔后第三天,即七月二十一日,岳飛便收到了趙構措辭嚴厲的班師命令,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十二道金牌”!
那么問題就來了,七月十八日岳飛根據趙構的班師詔,據理力爭向朝廷上疏,但僅過了三日便收到了更為嚴厲的班師命令,那么很顯然岳飛十八日的奏疏趙構并沒有看見!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十二道金牌是真的,那趙構的班師詔和這十二道金牌的應該是前后下達的,假如真的有十二道金牌,那么在趙構下達班師詔后又因何不等岳飛的回信,甚至可能連岳飛是否已經班師都沒有獲知,便如此著急的下了十二道金牌?思前想后原因只有一個,趙構已經得知岳飛抗旨了,可是很顯然岳飛是一個忠義之人,不可能抗旨,所以一定是有人從中作梗,讓趙構認定岳飛抗旨了,因為趙構沒有看到岳飛的奏疏,因而他也認為岳飛抗旨了,所以才有了十二道金牌。
但我們現在知道了,岳飛也沒有等到他于十八日給趙構的回奏后便于二十一日下達班師命令了,而這個命令對于岳飛來說是很痛苦的,但是他為何也不等趙構的回信便班師了呢?很顯然趙構第二次的班師詔即十二道金牌確實很嚴厲,根本不容他辯駁!但是關于十二道金牌的內容至今史書也是沒有任何記載!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十二道金牌有可能是真也有可能是假的,但不管是否有這十二道金牌,趙構令岳飛班師回朝的命令確實是真的,而且班師詔令前后確實有兩次,第一次是針對七月五日左右岳飛的上疏所下的,態(tài)度比較緩和,而第二次則是在奸臣的蠱惑下還沒有見到岳飛于十八日針對戰(zhàn)場形勢所上的第二道奏疏便認定岳飛抗旨而下的,態(tài)度很堅決很嚴厲!可惜岳飛沒等到趙構繼續(xù)北伐的命令,等來的是不容置疑的班師詔令,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是國家之不幸,民族之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