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有可能是科學史上的以太嗎?
網(wǎng)友解答: 川陀太空認為不太可能,以太來自經(jīng)典物理學,暗物質的引力作用已經(jīng)被證明,而且也得到了觀測上的支持,比如星系周圍的確有暗物質群,還有子彈星系中也有暗物質群被證明存在。我們現(xiàn)在不是
川陀太空認為不太可能,以太來自經(jīng)典物理學,暗物質的引力作用已經(jīng)被證明,而且也得到了觀測上的支持,比如星系周圍的確有暗物質群,還有子彈星系中也有暗物質群被證明存在。我們現(xiàn)在不是在懷疑暗物質是否存在,而是在尋找什么東西構成了暗物質。
前不久研究人員確實又一些想法,比如在NGC 1052-DF2發(fā)現(xiàn)了暗物質群,該星系位于6500萬光年外以橢圓星系NGC 1052為主的星系團中。星系的形成混亂又激烈。川陀太空認為這個剛形成僅10億年的年輕星系的成長可能對NGC 1052-DF2星系的暗物質缺失起到一定作用,另一種假設是,向著巨型橢圓形星系NGC 1052移動的氣體可能被分裂并形成了NGC 1052-DF2。NGC 1052-DF2的形成可能源于NGC 1052中心年輕黑洞噴射出的強風。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可能性都是他們推測的,并不能解釋該星系的所有特征。
天文學家正在尋找更多暗物質缺失的星系,比如正在分析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其他23個彌散星系的圖像,其中三個看起來與NGC 1052-DF2相似。過去我們所了解的每個星系都含有暗物質,而它們都屬于螺旋星系或橢圓星系等我們熟悉的星系類型。
但是如果某個星系沒有暗物質,肯定它和其他星系有很大的區(qū)別。暗物質和以太相比有很多被證明的地方,不像后者就像一個空虛的存在,最后被證明沒有意義。暗物質粒子可能在未來幾年被發(fā)現(xiàn),當然必然是會得到諾貝爾獎。
網(wǎng)友解答:答:這個問題提得真心有水平,目前只能回答:有這種可能性,但是要下定論太早!
以太
以太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期,到了17世紀后,以太學說得到極大發(fā)展。
尤其是在牛頓力學中,引入以太的概念后,對于光的傳播介質、絕對參考系等等,經(jīng)典力學難以調和的問題,都輕松得到了解決。
于是,二十世紀前,在經(jīng)典力學中,以太成了理所當然的,這種物質無處不在,不與其他物質發(fā)生作用,以太參考系構成我們世界的絕對參考系。
暗物質
暗物質是現(xiàn)代天文學上,提出的一種不可見物質,唯有暗物質的引力作用,影響著星系星團的運動,才會被我們觀測到。
以太和暗物質一對比,簡直就是驚人的相似,難免有人會對暗物質理論感到“不適”。
以太學說的破滅
在十九世紀末,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一時間引起整個物理學的轟動,很多支持經(jīng)典力學的物理學家,試圖彌補以太缺陷,比如洛倫茲提出的洛倫茲變換,就試圖挽救以太學說。
最終在1905年,愛因斯坦建立狹義相對論, 一舉粉碎了以太學說,把以太學說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因為在狹義相對論的體系下,以太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
暗物質的未來
現(xiàn)在我們看來,以太的存在,就是因為牛頓力學是相對論的近似,添加的一種完全不存在的東西。
那么暗物質也有可能,是當今物理學不完備的情況下,假設的一種物質,目的是為了彌補當前理論的缺陷。
完全有可能,存在一個全新的引力理論,把廣義相對論和暗物質都囊括進來,那時候就不再需要暗物質的假設。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對暗物質的探索,人類目前掌握的數(shù)據(jù)太少,所以下定論還早,相信真相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里,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